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1793689
坦索罗辛和山莨菪碱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作用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5日 辛以军
第1页

    参见附件(1310KB,2页)。

     3 讨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排除结石,解除疼痛,保护肾功能。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ESWL和输尿管镜取石术或碎石术及开放手术等。保守治疗包括观察、多饮水、应用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抗炎、消肿、中药及对症处理如止痛药的应用等。文献报道直径4~10 mm输尿管下段结石的自然排石率为35%~57%[1],因此,临床上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直径≤1 cm、肾积水较轻、无感染迹象需紧急处理的病例可先采取4~6周的保守观察治疗。

    由于输尿管结石向下移动能刺激输尿管出现平滑肌痉挛、黏膜水肿及疼痛等症状,这也成为影响结石排出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在改变影响结石排出的可变因素上做了很多研究,认为上尿路感染、平滑肌痉挛、结石刺激及碎石后局部粘膜水肿等因素被认为可以改变[2]。因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输尿管平滑肌松弛剂的应用有助于结石排除。扩张输尿管平滑肌的药物包括胆碱能受体阻滞剂、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

    研究表明输尿管平滑肌中存在α-1A、α-1Dα2、β胆碱能受体,其中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中以α-1D受体为主[3]。本研究证实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坦索罗辛组排石率为82.5%,而对照组为72.5%。与Kupeli[4]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比较坦索罗辛和654-2两种不同药物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中作用,结果表明2种药物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均安全、有效。本组坦索罗辛治疗组和654-2治疗组排石率分别为82.5%和72.5%,而对照组为42.5%。组2、组3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3与组2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排石时间对照组平均10 d,组2为7 d和组3为4 d,组3较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2与组3、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组3、组2患者应用止痛药比例均少于对照组,提示2者均缓解疼痛。本研究在2周的治疗观察中未发现654-2和坦索罗辛引起的明显的副作用。

    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1A、α-1D2种受体亚型,而α-1A主要分布在前列腺、前列腺尿道和膀胱三角区,α-1D分布在膀胱逼尿肌和输尿管下段平滑肌。笔者认为坦索罗辛一方面阻滞了膀胱三角区的α-1A受体,减轻了结石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另一方面阻滞了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上的α-1D受体,使输尿管下段平滑肌松弛。两方面均有缓解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促进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由于坦索罗辛不阻断α-1B受体亚型,所以,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极低,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应用坦索罗辛与654-2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能提高排石率,减少止痛药物应用,缩短排石时间。

    参 考 文 献

    [1] MorseRM,Resnick MI.Ureteral calculi,natural history and teeatment in an era of advanced technology.Jurol,1991,145:263-265.

    [2] Propiglia F,Destefans P,Fiori C,et al.Effectiveness of nifedipine and deflazacort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tal ureter stone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10KB,2页)